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王其祥

2023-09-17 21:06
68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32.jpg


王其祥,男,汉族,19421月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长期在化学工业部及下属单位工作,曾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等。为中国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化工书画家协会理事等。

王其祥自幼打下良好的楷书基础,后逐渐涉及诗词、篆刻和国画,力求诗书画印全面发展。大学以后的五六十年时间里,主要研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等人的作品,为自己形成行书、行草书为主的书风打下了重要基础。其书法作品意境优美、布局协调,给人以韵律感和潇洒感。既继承了王体的灵秀潇洒,又吸收了颜体的厚重和苏体的尚意,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成为独树一帜的书法家。

王其祥早年曾参加国内外部分展览并获金奖或一等奖。近年来,他的书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品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2011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名为《当代艺坛六大风云人物》的专辑,收录了他的部分作品。2012年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大师》,以及以后的《艺坛名家》《魅力中国》等多种出版物,以封面整版篇福刊登他的照片,并称他为著名艺术大师2016年末,中国文献出版社收录了王学仲等四人的书法作品,出版了《书坛之巅》一书;2017年中央党校出版社集欧阳中石等五人作品,出版《百年经典,大师风范》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录齐白石等四人作品,出版了《翰墨中国,巨匠之作》;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集张大千等四人书画作品出版了《中国艺术巨匠》;2019年,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辑启功等五人作品,出版《大国风范,聚焦当代艺坛大师》;2020年,中国档案出版社在《红星闪耀,百年巨匠》栏目下,出版了王其祥书法卷;这六本书,均以较大篇幅介绍了王其祥的书法作品,并由王其祥题写书名。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056.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35.jpg


面向大众服务人民

───浅谈王其祥的书法理念

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王其祥在书法创作方面,正是按照毛主席的要求认真执行的。他在对学生谈及他的书法创作理念时,曾经概括为布局合理,整体美观;崇尚意趣,表达情感;强调节奏,韵律明显;法古创新,群众喜欢这三十二个字。具体来说,就是:

一、书法家在创作一幅作品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要书写的内容,认真把握要表达的情感和风格。然后有一个整体设想,才能动笔。书法创作格调要协调统一,有整体观念。这样才能做到布局合理,有整体美的感觉。这是一个书法家的基本功。否则,只关心每个字的写法,即使字写的再好,也是不能成为书法家的。

二、古人在评论书法时,常有尚法、尚势、尚意之说。王其祥认为,这三者都非常重要。法是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基本功,谈不上书法创作。势,既是字法,也是章法。是写好一个字和一幅书法的基本要求。而意,则是一幅作品的灵魂。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愿和情感的集中体现。他认为,书法作品是要表达情感的。这种情感,不是影视作品中的具体直观的情感,而是要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励人们热爱生活,更加奋发向上。

三、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有他们的共同之处。例如音乐要有抑扬顿挫,要有韵律感。书法也一样。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通过笔法、墨法和字法的变化,使其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样的作品,才能有韵味,才能生动感人,才能经得起品味,成为完美的书法作品。

四、书法家要有群众观念。书法作品是要给人看的,是为了更多人欣赏。让更多人看得懂,能欣赏,是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服从书法的创作规律。首先,要继承传统,尊重传统。无论写哪种书体,都要有根有据,不能自己生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懂。其次,也要有所创新。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和融入当代生活。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媚俗。第三、为了适应更广大群众的审美习惯,要尽量减少生僻字和别体字。书法是一门艺术。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欣赏的。但是,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必须要仔细揣摩,反复研究,争取更多的人能看的懂,能领会其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书法家。

   王其祥强调指出,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书法是一门功夫艺术,没有长期专注和技巧的积累,是无法成功的。一个人从一种书体的临摹开始,到纯熟乃致自由运用;再拓展到其他书体,对篆隶草行楷全面涉猎;并熟悉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发展史,了解甲骨、钟鼎、石刻、竹简以及历史上主要书法家的主要作品和风格。这是一个多么漫长和难熬的过程啊。经过这个过程,就可以广泛吸收营养,融汇各家所长,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而企图走捷径,甚至邪门歪道,是不可能成功的。

书法还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书法家还应当不断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品鉴能力。我们常听人们评价某书法家人书俱老”,不仅是指他书法功力深厚,还表示他有较高的艺术品位。这就是说,书法家不仅要在书法本身方面下功夫,还要对各艺术门类感兴趣,有的还要有实践,达到一定水平。首先,要是诗书画印要全面发展。书法作品中常用的题材就是诗歌,不懂诗就无法准确表达其中思想。画的笔法和书法是一致的,学画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印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方面,书法家必须具备一定能力。其次,对于其他艺术门类,例如音乐、舞蹈、戏曲、影视、文学历史等,也应当有所涉猎。这不仅是提升书法家艺术品位所必须的,同时对书法创作本身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曾自谓:始见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后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而得其神,由是笔迹大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正是由于他能从日常生活和姊妹艺术中获取营养,激发灵感,因此才能在草书上独树一帜,在中国草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一代草圣。

   做到上述两点,就有可能触类旁通,激发出自己的艺术潜能,形成自己独创性的书法艺术风格,成为一名书法艺术家。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25.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17.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14.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10.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21.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07.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155.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159.jpg


微信图片_202309171122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