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专访书法家马英杰先生
一、记者问:为什么说书法的学习和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
马英杰: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作为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它承载着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它博大精深,取法于天地自然,融合了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的特质,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传导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集德育、智育、美育功能于一身。因此,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方法和技巧,更是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书法学习和教育,对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感悟人生哲理,树立远大理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书法的学习和教育,本质上是对历史的敬畏、对未来的承諾。我们应该把书法的学习和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让一代代人在墨香中触摸文明的温度,让书法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手中永放光芒。
二.记者问:机器人能写毛笔字,人工智能能代替书法的学习和教育吗?
马英杰:人工智能对书法的学习和教育影响是多方面的,既重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人工智能通过图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可对书写轨迹、笔画力度、结构布局等进行量化分析,是传统书法教学中依赖教师主观判断的模式转向科学化、精准化。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通过云端资源库和虚拟笔锋模拟,让偏远地区也能接触到优质教学资源。
其次是使教学模式得到革新,学习者能在三维空间中体验、临摹名家碑帖,使多种感官交互作用,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人工智能还能将书法与诗词、历史、美学等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立体教学场景,引导学习者感悟传统文化的哲学内涵,与人类教师形成互补,提升学习效果。
但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书法作品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书法创作。虽然它在技术上可以趋于完美,但缺乏情感与个性。古人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是书家以文化为底蕴,精、气、神的综合艺术。书家手工书写有不可复制性,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显珍贵。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对于书法学习有极大便利,但尚不能突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让书法成为更具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因此,只有将科技赋能与文化自觉相结合,认真开展书法学习和教育,才能让书法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三.记者问:听说马老师学习书法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退休后又从事书法教育。您有书法传承人和教育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请您谈谈对文化媒体在书法学习宣传的建议?
马英杰:我是1949年秋季上的小学。我的母校上庄完小是上世纪初建立的,設有书法课程。入学后就“描仿影”,临摹名碑名帖,为我一生的书法爱好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是在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幸遇启功先生的至交曹家琪老师辅导我们课外学习书法并组织书画展。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宣传理论工作,常动翰墨。退休后专攻书法,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举办的高级班和研究班,先后担任河北省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和省直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创办《桑榆书画》小报内部发行。这些经历,使我对书法的学习和教育頗有感触,谈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书法的学习和教育不能断代,要永远传承下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先生提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书法,参加书法教育,建设文化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2、书法教育要符合实际。学习之要在于师,提倡师范学生即未来的教师在板书、硬笔书法方面的培训,身体力行引领学生提高书法审美。适时表扬学生的优秀书写模范,适时开展课外书法活动,引领学生写好硬笔字,传承毛笔书法。
3、提倡书法生活化。健康内容的书法作品应该进入生活的各个角落。一幅笔力雄浑的书法作品,一条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一副对仗工整的楹联,一块金漆闪耀的匾额——这些看似装饰的艺术品,实则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不仅能让厅堂蓬荜生辉,更能以无声之言教化人心,其激励作用与审美价值,实在不可小觑。
上班族,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下班后读读碑帖,练练书法,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
4、加强书法活动的有效管理。广大群众对书法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期望值很高,尤其是近两届书协主席大力提倡写好中国字,守正创新,有效地遏制了丑书的流行。不过,鉴于目前网络媒体的的现状,包括官办组织和民营机构,对于书法缺少一定审美基础,追名逐利,以致“大师遍地走,人人皆名家”,各类称号层出不穷,既影响了大众审美,又污染了中国书法,对书法传承危害很大,应该加强管理。
5、要积极支持群众性的书法活动,尤其是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书法活动,要给予帮助和支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广大退休人员参与书法活动,对国家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极大。党政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网络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给予鼓励。
马英杰,1942年6月生,河北卢龙人。196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66年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退休前任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工作期间,曾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书画终身成就奖”和“联合国文化艺术勋章”获得者。